京津冀一体化呼吁养老产业对接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养老医疗等产业的对接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过,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京津冀地区的养老产业仍存在发展困局。
期待政策破局
“现在开发养老地产的机构不见盈利,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我认为应该以制度和立法进行破局,只有政策先行,执行层面才可能顺畅。”燕达集团董事、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张滨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直言。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位于河北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期建成床位2300张,现正式开放床位916张。不过,目前只有500多位养老宾客入住。“和大多数养老机构相比,我们的床位占用率很高了。”张滨说。他认为,政策的限制是京津冀地区民办养老机构遇到的最大问题。
张滨举例说,按照河北省的相关政策,可以按照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数量对养老中心进行一定的补助,但是前提必须是河北户口的老人。“但是我们养老中心比较特殊,离北京很近,所以90%以上在这里住的老人都是北京户口的老人。在这个政策层面,我们养护中心几乎享受不到任何政策红利,但是承担不少北京籍老人的养老工作。”
“还有就是医保对接问题,养护中心的老人基本是北京人,但是养护中心处于河北,所以,北京老人如果选择来这里养老,医保报销就受到限制,这客观限制了很多老人来我们中心居住养老。”张滨认为,这些问题都是来自政策层面的,但是对于企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所以很希望政策层面能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切实适合地区发展的政策。
张滨直言,“养护中心在缓解北京老年人群疏散和缓解北京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方面取得先机,但是需要更多政策支持,现实情况是,养护中心为舒缓北京养老现状作出了贡献,但是却享受不到相应的财政支持。”
“医养结合”或是未来模式
“养老行业是朝阳产业,从长远来看,各大养老机构发展的潜力无限。”张滨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医养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比如我们养护中心旁就是三甲级的燕达医院,燕达医院每天就有来自北京朝阳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前来坐诊,老人如果选择在养护中心养老,旁边又是三甲医院,当然心里很踏实。”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内养老中心一般是独立建设的,一般很少和医院建在一起的,如果老人有急诊的,往往需要使用救护车把老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如果医院离养老中心比较远的话,那么时间就会相对长。
张滨表示,养护中心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还有就是,养护中心的保证金很低,基本上是象征意义的。而在不少养老机构,收取几十万元的保证金都十分正常。”张滨说。
新闻动态
- 2024-09-11
“燕达15分钟养老服务圈”都有什么?让入住长辈赞不绝口
- 2024-08-26
以学为乐 学有所为:燕达长辈用行动证明,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 2024-08-24
89岁原中纪委副局级检查员李彦文“点赞”燕达:“医疗好才叫真的好!”
- 2024-08-20
91岁抗美援朝老兵关加瑞,如今和老伴在燕达过上了理想的享老生活
- 2024-08-17
见证幸福 ▏入住燕达1年、2年、3年…10年+的长辈们朋友圈是这样说的
- 2024-08-16
释放活力 尽享乐趣——燕达养护中心成功举办趣味运动会
- 2024-08-14
荣耀时刻 实力见证 | 燕达养护中心在廊坊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 2024-08-10
七夕燕达 | 舞动金色年华 绘就岁月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