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两会热议养老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和10位代表建言

作者: 上传日期:2022-03-11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养老”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养老:

1推动消费持续恢复部分,提到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2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部分,提到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3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部分,提到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4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部分提到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社区养老、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老年医学、为老社会保障和服务,无一不切中当前我国养老行业的痛点问题。



两会代表话养老

1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俞金尧:建议为独生子女家庭专设失能养老院

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独生子女家庭失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较多的城市,建立专门的养老和养护机构,或在现有养老照护机构中设立专业的部门来负责接收这些老人。加快培训关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

(来源:中国经营报)

2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盛颂恩:建议80岁以上高龄老人均享受高龄津贴

各地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对高龄津贴政策覆盖面的规定也不尽相同。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将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扩大到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的年满八十周岁老年人,而其所辖的杭州、宁波、台州、丽水四市的高龄津贴则覆盖所有当地户籍八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实现了普惠。由于老人对一些具体政策不了解,当个体期望和现实不符,容易引起误解和不满。

建议从国家层面扩大高龄津贴享受范围,将政策修改为八十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均享受高龄津贴的普惠制度,全国统一名称、发放标准和渠道,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规定。

(来源:中国新闻社)

3全国人大代表、 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

刘忠斌: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老年教育受关注程度较低,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政策法规制定、教育资源配置等基础性工作方面还存在“短板”。

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制定老年教育法,在法律上明确政府、社会和老年人群体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法制基础。

(来源:新华网

4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 

张琳: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

全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共49个。积累成功经验的同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参保对象各不相同;保障范围界限有待清晰;资金统筹、待遇支付标准亟待规范;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滞后。张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是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三是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四是完善不同部门涉老资金政策衔接;五是建立税优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六是建立独立运行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来源:中国经营网)

5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 

陈保华:推动养老服务立法,提高养老服务人员报酬

从源头上真正解决当前人们普遍不愿到养老服务业就业和社会中普遍不看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才能实现养老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把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提升为法律规定,针对有关共性问题用法律规定加以规范和保障,把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以促进全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体现养老服务待遇的公平性,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尊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劳动,提高其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等,从切身利益和社会地位提升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来源:时代周报

6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 

郑坚江:建议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基础相对薄弱;养老服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专业养老服务人员极度匮乏。

建议建立以未来社区为最小单元的驿站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投入机制。

二是强化统筹布局,找准功能定位。

三是强化支撑保障,提升服务内涵。

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一是全力建设智能化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

二是拓展养老服务受益面和提高养老服务补贴标准。

建议引进与培育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

一是引进国际化水平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以点带面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服务能力水平。

二是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及相关课程,形成一体化的养老护理员培养体系。

三是打通养老护理员职称与待遇上升通道。

(来源:新浪财经)

7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 

刘庆峰:建议加快机器人在养老方面的积极作用

面对正在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服务在适老化服务、智慧康养、老年人情感陪伴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建议加快推进康养机器人的成果转化,实现机器人辅助生活服务与康复训练,补齐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推动情感陪护机器人专项课题研究,尤其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实现情感关爱;打造科技适老平台,营造优待善待老年的良性氛围,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来源: 行业快报)

8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研究院主任

 李金波:加强智能家居适老化,助力老人智慧生活

目前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实际落地时仍面临多重挑战:由于老人的支付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种种原因,广大老年人群体需要更多时间接受智能技术产品;城乡之间智能产品的普及程度存在差异,也使得适老化改造推进缓慢。

建议结合城乡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建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示范区;建立和完善智能服务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切实营造老年人智能生活有益环境,让老年人实实在在享受智能科技成果福祉、提升居家养老生活质量;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标准、让更多智能产品变得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应用。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9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 

皮剑龙:不能让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 建议社区居家养老引入适老化出行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不能让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建议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让老人便于出门、敢于出门,为加强老年人社会参与做好支持。

在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出行服务供给的提案中,皮剑龙建议,要加快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降低数字化出行的使用门槛,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清单,为老年人从社区回归社会、加强社会参与做好支持;探索社区+物业+养老出行服务模式,把出行服务引入社区,无缝衔接;推动在全国社区建设暖心车站等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让老年人能够看得见、用得上助老打车等服务;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引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化出行服务。

(来源:上游新闻)

10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黄晓渝:完善医疗护理上门服务体系 提升居家养老质量

可通过完善医生护士在社区医院的多点执业制度保障,盘活闲置资源,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增加上门出诊”“定期家访”“医疗护理服务购买等灵活的医疗切入模式提升居家健康保障。

可通过完善医生护士在社区医院的多点执业制度保障,盘活闲置资源,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增加上门出诊”“定期家访”“医疗护理服务购买等灵活的医疗切入模式提升居家健康保障;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群体建立专门健康档案,增加失能老人家庭护理费用纳入社会保险的政策,并分层次培养养老医疗护理人才;将智能可穿戴远程监测纳入医保支付,全面启动健康管理新模式。

(来源每日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