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大学搬到燕达养护中心以后……

作者:楼庆西 上传日期:2021-11-15 00:00



作为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的学生,楼庆西虽然已经91岁了,有些耳背,走路也略有蹒跚,但思维依然缜密,对数字计算一丝不苟——当我们敲门进来时,他正站在满是阳光的阳台上同燕达养老客服商量续签入住合同的事,“我们再签3年吧?怎么样?”他转过身,用孩子似的俏皮表情看着坐在沙发上的老伴,“我们已经习惯这个家了……”



燕达养老比在清华园方便




楼老1995年退休,但心爱的工作并未完全停下来,参加活动、摄影、写作,他的晚年生活继续在清华园忙的不亦乐乎。但直到2017年,突发一场心脏疾病后,他才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忙碌的人生,并考虑居家还是入住养老院养老这一晚年的大问题。“方便是最重要的,”楼老告诉我们,“我的孩子都在国外,身边没人照顾我们,离医院远,看病不方便的地方是决不能去的。”


最初,楼老夫妇还是觉得应该留在清华园居家养老,毕竟在这里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学生、朋友众多,熟人社会,一切都在掌控中。但很快,楼老夫妇发现自己家离医院有点远,拿药、看病并不如理想中方便,特别突发疾病,叫个救护车,10分钟,半小时也未必能到达。楼老的心事很快让身边的朋友、学生知道了,一有时间,他们就热心地带楼老夫妇去考察北京及周边的养老机构。


楼老夫人介绍,2017年前后他们考察了6、7家养老机构,“有的硬件设施不错,有的服务也很人性化,但几乎都有一个我们不能接受的缺点,就是附近没有好的医院,特别像他有心脏病,如果突发疾病,不能迅速去好的医院看病,随时就有生命危险。2017年年底,一个学生带我们来参观燕达,我们觉得不错,一个三甲医院就在旁边,走几步路的事,而且‘医养康相结合’的特色养老理念我们也很认可……”






2018年10月,楼老夫妇住了进来。这个温馨的二居室,被老两口布置得干净、整洁,厅堂挂着朋友送的草书作品,全家的合影照醒目地摆在电视柜上。“因为疫情,两个在国外的孩子两年没回来了……但他们对我们很放心,我们在燕达的情况,这里的疫情防控、医疗保障,他们都放心,”抚摸相框,楼老夫人陷入到某种深情的回忆里,“她们都很孝顺……愿疫情早点过去……”


“这里一切都好,养老比在清华园更方便,我们的选择是对的,”说到这里,楼老看了看老伴,“我们清华有不少同事在这里养老,我们经常见面,大家好像又回到了清华园。”


尽管视力、听力、体力尚可,但因为做过一次心脏手术,加上已年过9旬,楼老现在基本不做学术研究和写书工作,有时间就和老伴一起下楼做健身操。“没办法,心有余力不足,我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尽可能多运动,多读书,”楼老说,“在燕达,我还参加过宾客讲坛活动,跟大家分享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学术成就,大家很感兴趣,这让我很意外、欣慰。



梁思成夫妇(图片来源于网络)


毕业留校,我成为梁思成的助教


说起自己的恩师,梁启超长子梁思成,楼老如数家珍。“我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时,全系不过40人,建筑系主任是梁思成,他的教学标准严谨到极致,经常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我记得梁老师是在病榻中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草图的,一遍遍画了七遍才定稿。1953年,我毕业留校,成为梁老师的助教,负责画图、拍照等工作。有时,我把照片拿给梁老师看,他经常不太满意。他说我拍得很清楚,但缺乏一种意境。为了追求照片的意境,我一遍遍重拍,一次次拿给梁老师审看,他的每一次指点,我都受益匪浅。”


师从梁思成,一辈子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楼老坦言,他是梁先生一手培养出来的助手,“我做学问打下的根基和梁老师是分不开的,比如说,梁先生有精品意识,做什么事都要求做到最好,不留瑕疵。”


楼老还回忆起他进入《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教材编写组时的轶事。1953年5、6月间,他开始参加了这项工作。“我记得编写组每周在梁老师家客厅开一次汇报会。开会时,林徽因就在隔壁卧室的床上‘垂帘听政’,后面垫一个枕头和被褥。她说话声音不太大,有时候我们听不太清楚,梁思成就跑进去问,再出来转达她的意见。“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楼老的兴趣渐渐转移到乡土建筑上,经常带着学生下农村调查,实地拍摄、现场测绘,仅在他的故乡浙江,他们就调查了近百个村落,“在乡下,我们的眼界突然开了,发现原来在我们的农村还隐藏着这么一大群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的建筑。真的是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为此,仅在乡土建筑研究方面,楼老先后就出版了数种专著,奠定了中国乡土建筑文化研究的完整体系,据说为此还挽救了一大批乡土建筑,也影响了一批年轻人投身古建筑、乡土建筑的研究事业中。


对楼老而言,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红颜弹指老,秋去霜几丝。从事了一辈子的建筑教学、研究、摄影工作,此时不得不割舍。“现在看来,这样也挺好,我发现人生变得简单了、自在了……我已经带出不少学生,中国的建筑研究事业,他们为薪火相传……”

 



告别前,楼老夫人拿出一本厚厚的影集给我们看——时间的光影在这里定格,这里有他年富力强时跋涉的矫健身影,也有花甲之年的访古寻踪;有和朋友、学生聚会时的意气风发,也有在三尺讲台上的侃侃而谈……往事历历,这是谁,这又是谁? 我们一起慢慢浏览,有时楼老夫妇开心地争论一番——人生最美夕阳红,衷心祝愿这对可爱的夫妇在燕达有一个更加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楼庆西,1930年生,浙江衢州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梁思成先生,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曾师从梁思成先生。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形态与文化》、《中国建筑的门文化》、《中国宫殿建筑》、《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古代建筑》、《建筑摄影的艺术》、《乡土景观十讲》《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等。其中,《中国古建筑二十讲》(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