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月零9天,100%满意!薛爷爷和曾奶奶说:这里比想象中更舒心!
从刚入住时的感动与期待,到如今在这片充满关怀的天地里自在生活,薛世铁爷爷与曾玉梅奶奶在燕达养护中心的每一段时光都充满了温暖的印记。
16个月零9天的温暖相伴,489个日夜的悉心照护,两位长辈用亲身体验丈量着这里的温度,感受着专业服务与用心陪伴交织成的温暖日常。
宾至如归:从入住开始的服务细节
退休前,薛世铁爷爷是某机关的教育督学干部,长期负责教学督导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奔走于各教育单位之间,严谨认真地督导教育教学工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倾注了大量心血。曾玉梅奶奶是中学的物理教师,从教三十余年,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深受学生喜爱。两人在教育战线工作了一辈子,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校园到家庭,从教书育人到含饴弄孙,退休后,薛爷爷和曾奶奶生活的节奏逐渐放缓,也开始认真规划起他们的晚年时光。
2024年3月,他们正式入住燕达养护中心,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到今天刚好是16个月零9天”,薛爷爷细数着在这里的每一天。从初来时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从教育督导到适应养老社区的生活节奏,他们依然以严谨而热忱的态度,经营着属于自己的金色晚年。
提起入住那天的场景,薛爷爷仍感动不已。他清晰地记得,那天从北京清河医院辗转而来时已近中午 11 点,身心俱疲的老两口刚下车,就被眼前醒目的欢迎语牢牢吸引 ——“欢迎曾玉梅奶奶、薛世铁爷爷入住燕达养护中心”。这句滚烫又贴心的话语,像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让两位老人漂泊的心瞬间安定下来,一股 “宾至如归” 的暖流悄然漫过心底。

更让二老感动的是,养护中心工作人员细微贴心的关怀。“考虑到老伴的身体状态,他们一开始就推了轮椅过来,轻轻拉开车门,对我老伴说‘曾奶奶您好,我们来接您老回家。’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还有贴心的话语,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薛爷爷深情回忆道,“所以,当时给我感觉,就是震撼、感动、宾至如归”。而这九个字也道出了薛爷爷和曾奶奶在燕达养护中心最真切的感受。
489个日夜里,这份初见的温暖不断延续、生长。从“宾至如归”的第一印象,到如今把这里当作真正的家;从最初的感动震撼,到现在每一天的安心幸福。燕达养护中心用专业的照护和真挚的关怀,为两位老人书写着晚年生活最美的篇章。在这里,时光不再是简单的数字累积,而是化作了无数个被温柔以待的日常。
医疗护航:三级医疗体系守护健康
对于年长者而言,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是晚年生活的根本保障。燕达养护中心创新性地建立了“保健医师、综合门诊、三甲医院”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日常保健不出门;小病慢病不出院;急危重症不出(健康)城”的强大医疗服务保障,为入住长辈构筑起全方位的健康防护网。

6 月 25 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养护中心的玻璃窗洒下斑驳的光影,曾奶奶突然一阵眩晕,脑梗的突袭让她猝不及防地摔倒在地。身旁的薛爷爷瞬间慌了神,颤抖着手按下了床头的紧急呼叫器。

“不到两分钟,贾护士就和刘主任赶到了。”薛爷爷回忆时仍难掩激动,“小贾一边协助刘主任检查,一边轻声安慰我别着急。刘主任则立即开始专业细致的检查,轻声细语的询问,让我安心了不少。”在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下,原本紧张的气氛渐渐缓和。
经初步诊断需要转燕达医院治疗时,养护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20急救车抵达的同时,刘主任已将曾奶奶的健康档案资料准备妥当,并全程陪同转诊。“从发病到住院,所有手续都有人妥善安排,我们只需要安心陪护就好。”薛爷爷感慨道。
“陪同长辈就医,随时观测长辈的情况,并向接诊医生准确传达长辈发病的状况,包括用药史、既往病史,这是我们的责任。”刘缘主任的这句话,道出了养护中心医护团队的专业态度。正是这份责任,让一场突发危机化险为夷。
说起那个惊心动魄的下午,薛爷爷最难忘的是那份无缝衔接的守护——从床头呼叫器的第一声响应,到急救车的鸣笛声,再到医院病床前的专业交接,每一个环节都是燕达“医养康相结合”先进模式的深刻体现。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应急预案、智能设备与专业团队,在这一刻化作最坚实的屏障,为年迈的生命抢出了黄金抢救时间,也让 “燕达养老” 这四个字,充满了温情与力量。夕阳下的养护中心依旧宁静,而这份 “随叫随到” 的守护,正悄悄温暖着每一个在这里安度晚年的长辈。
康复照料:贴心服务温暖人心
6月29日,得益于“黄金四小时”的快速急救和燕达三甲医院专业周到的治疗,曾奶奶仅用4天时间就顺利出院。“刚到家门口,就看到刘主任和王组长在等着我们。他们不仅把后续的康复计划都安排妥当了,连生活上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得特别周到。”薛爷爷说,他们一到家,就有康复师上门,为曾奶奶量身定制了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从初期的被动关节活动到后期的自主抓握练习,每一个训练阶段都有专人指导。更令人感动的是,医护人员还耐心教导薛爷爷掌握基础康复手法。

“刘主任手把手教我帮老伴做手臂抬举训练,”薛爷爷欣慰地说,“现在她右手已经能稳稳地拿起筷子吃饭了,这就是最好的康复见证。”
负责照料曾奶奶的照护工作人员周淑珍介绍道:“我们会根据恢复情况动态调整训练强度。初期每天上午和散步时都要做拉伸训练,现在恢复得不错,就调整为早晚各一次基础锻炼。”这种因人而异的康复节奏,正是燕达专业照护的生动写照。
在燕达,出院后的康复和生活照护是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更难得的是,整个护理团队始终保持着专业与热情,用微笑化解长辈的焦虑,用耐心守护康复的希望。

“这些孩子们(工作人员)从来不会把坏情绪带给我们,”薛爷爷动情地说,“每天看到的都是温暖的笑脸,听到的都是暖心的话语。”正是这份专业与温情并重的服务,让康复之路充满希望,也让薛爷爷充满了信心。

在楼层的活动区域,一块写满饮食偏好的小黑板格外醒目。护理组长王雪红解释道:“我们照护长辈,就要了解每个人的情况,饮食上既要营养均衡,更要尊重每位老人的口味喜好。”
在薛爷爷眼中,燕达的工作人员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贴心。“他们把我们的喜好记得特别清楚,谁喜欢吃什么,能吃什么,都记得特别清楚。”
他动情地说:“这些女儿们(工作人员)的经营呵护已经开花结果了。每天我们看到他们的都是一张张微笑的面孔,听到的都是欢声笑语。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养护中心的一切,都是为了老人;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老人的一切。”
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不仅是薛爷爷对养护中心工作的最高褒奖,更是对“以长辈需求为中心”养老理念的最佳诠释。正是这种将心比心、以情暖情的服务精神,让每位入住的长辈都能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精神愉悦:丰富多彩文娱活动
除了医疗和照护保障,燕达养护中心为了满足长辈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精心打造了全方位的文娱空间:四十余门课程的老年大学、恒温干净的温泉游泳馆、适老化的健身俱乐部、模拟高尔夫球馆、音响一流的卡拉OK室、温馨的棋牌室、宽阔的台球室,以及门球场、书画室、电影院、世界古灯馆、古董旧物馆、燕达书院、阳光种植房等,从康体健身到休闲娱乐,从兴趣培养到交友联谊,长辈们总能循着心之所向,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天地。

“我5点就起床锻炼,吃完早餐先去老年大学练歌,然后再去打台球。”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园区,薛爷爷就已经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他丰富多彩的一天,“下午还要去棋牌室'厮杀'几局。”这位爽朗的老人笑着说,“现在的日程安排比上班时还要充实!”
薛爷爷最喜欢的就是台球,一入住燕达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台球队,如今他还备上了专属的专业固定球杆。每天清晨八点左右,他总会带着心爱的球杆前往养护中心三期的台球室。“这里不定期就有练球、授课、比赛等活动,日子过得很是舒心。” 薛爷爷说起这些时,眼里闪烁着热忱的光芒。

薛爷爷还钟爱唱歌,他说:“唱歌不仅是锻炼肺活量的好方法,更是驱散烦恼的良药。”而性格内向、喜欢宅在家里的曾奶奶,在护工们温柔的鼓励下,也开始尝试参加康复操和散步活动。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长者们保持身心愉悦,更搭建起温暖的社交平台。在这里,志同道合的老伙伴们一起切磋球技、以歌会友、对弈棋局,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金色年华。
从医疗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灵,燕达养护中心用专业的服务和用心的陪伴为长辈们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正如薛爷爷所说:“老有所医、老有所依,燕达是我的福地,是我和老伴晚年幸福生活的开始。”
真正的养老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的关怀和情感的陪伴。愿每一位长辈都能在这样的温暖中,安享幸福晚年。